发布:2019-03-15 06:31:11 关注:25991次
一、学校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为研制"两弹一星"培养尖端科技人才而创办的一所新型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自1958年建校以来,中国科大一直将瞄准国家战略,服务重大需求,汇聚一流人才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建校之初,华罗庚、钱学森、严济慈、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大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和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加盟我校。在历任科学家的星火相传之下,代代师生潜心向学,勇攀高峰,学校迅速成为学术精湛、创新发展、锐意进取的中国一流研究性大学,为国家为世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中国科大是全国唯一同时实施"985"、"211"和"知识创新"三大工程的大学,唯一拥有两所国家实验室的大学,也是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唯一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内地高校。中国科大师资队伍精干,拥有两院院士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427人,占固定教师队伍总数的33%。2017年,中国科大入选首批国家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是全国唯一的数、理、化、天、地、生、材全部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7个a+学科,共15个a类学科。学校共有1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18个中国科学院重点科研机构、31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和22个所系联合实验室,主持或参与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学校主要学科领域均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机构支撑。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纳米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地球环境、生命健康、火灾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
"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在2018年中国科大建校六十年之际,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科大3000亩高新园区建设全速推进,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学校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谋划国际视野的战略布局。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学校将在国家中心的有机架构内积极推动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人类健康等新兴交叉学科,对接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全球创新人才。
中国科大特设立"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贴",重金诚聘海内外青年人才加盟聘期制科研队伍,入选者年薪最高可达40万元。最好的平台期待最优秀的你!
二、招聘岗位
一级单位 | 二级单位 | 平台 | 专业方向 | 招聘条件 | 应聘联系 | 需求人数 | 最晚到岗时间 |
工程科学学院 | 近代力学系 | 智能材料和振动控制平台,从事磁流变材料、剪切增稠材料的研究,负责人龚兴龙教授, | 固体力学 | 具有海外博士后经历;能从事固体力学方面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 龚兴龙 gongxl@ustc.edu.cn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姜洪源课题组。 | 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学与仿生力学/软物质力学 | 1.已经取得或即将获得力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或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 2.热爱科研、具有自我推动力和团队意识。 3.应聘者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 姜洪源 0551-63603169 jianghy@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
梁海弋研究组。 | 材料力学性能的微结构设计 | 力学、材料专业博士毕业 | 梁海弋 0551-63603793 hyliang@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满为止 | ||
近代力学系/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渗流研究室 | 卢德唐教授研究团队。承担中石油-中科院战略合作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基础研究(973)、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及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重大项目。 | 渗流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以上均需要与数值计算结合的专业背景 | (1)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 (2)教学和科研能力达到我校在岗副教授/副研究员的平均水平; (3)在计算力学中,从事较长期的研究工作。在渗流力学、固体力学,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程序编制和软件开发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 卢德唐 0551-63603674 dtlu@ustc.edu.cn 孔舫 0551-63603674 bjcheun@163.com | 特任副研究员5-6名 | 待招满为止 | |
近代力学系、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 | 陈海波项目组, | 特任副研究员:宽频声振耦合分析与结构优化 博士后:随机激励下的结构疲劳分析 | 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并在相关领域国际杂志上发表过研究成果。 | 陈海波 0551-63600345 hbchen@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各1名 | 待招满为止 | |
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中科院重点实验室 | 吴恒安教授课题组依托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与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旨在从材料微结构设计与力学行为之间的构效关系出发,发展宏细微观多尺度力学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着重研究微纳结构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阐明微纳结构材料力学行为与其应用功能性之间的内在关联,力求突破传统材料在结构设计和性能指标等方面的瓶颈,着眼于设计新型结构和功能材料以及面向特殊环境的不可替代性应用。详情可参考 | 材料科学、固体力学、微纳米力学 | 招聘研究方向:1.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制备与表征;2.陶瓷基高温复合材料制备与表征。具体要求:1.具有与招聘研究方向相应(二者之一即可)的科研背景,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化学/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优先考虑在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制备及表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科研经验的博士毕业生;2.热爱科学研究,具有创新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很强的独立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积极主动完成课题任务并撰写总结报告,品学兼优,身心健康;3.具有一定的英文写作及学术交流能力,在相关专业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 朱银波 0551-63600943 zhuyinbo@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1-3人 | 待招满为止 | |
倪勇课题组主要研究多物理场、内应力和微结构演化的交互作用发展跨尺度的材料微结构力学模型深入理解新材料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的微结构演变与性能关联,进而预期能设计材料的微结构,优化材料的力学等物理性能。负责人:倪勇教授, | 固体力学、计算材料 | 有材料力学行为理论或模拟研究经历。有matlab,mpifortran或openmp编程能力者更佳 | 倪勇 0551-63603172 15256030505 yni@ustc.edu.cn | 1-2人 | 待招满为止 | ||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国家高级人才计划吴东教授课题组 | 微纳器件及集成、微加工技术、水凝胶、生物工程、石墨烯 | 有微纳加工、微光学、微机械、微流体功能器件以及新材料、生物、物理、光电、化学等其他背景均可。 | 吴东 0551-63601478 dongwu@ustc.edu.cn | 4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徐晓嵘), | 生物医学工程 | 相关专业博士学历,2年以上工作经验,英语好,科研和组织能力强,团队精神 | 邵鹏飞 0551-63607753 spf@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员2人 | 待招满为止 | ||
中组部国家高级人才计划计划项目(zachsmith), | 特任副研究员1人 | ||||||
相关专业博士学历,英语好,科研能力强,团队精神 | 博士后2人 | ||||||
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徐晓嵘), | 博士后2人 | ||||||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 中科院太阳能光热中心,裴刚教授课题组, | 能源材料 | 从事与新能源相关的材料科学研究。 | 裴刚 0551-63601652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热能工程 | 从事与新能源相关的热力学、传热、流体的研究。 | 1名 | 待招满为止 | ||||
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从事与冰箱制冷领域的研究。 | 博士后2名 | 待招满为止 | |||
油气藏数值模拟、承担多项科研项目,王晓宏, | 计算渗流力学 | (1)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 (2)在计算渗流力学中,从事较长期的研究工作。在油气藏数值模拟的数值方法、程序编制和软件开发具有较深的造诣 (3)不超过35周岁。 | 王晓宏 0551-63600796 xhwang@ustc.edu.cn | 2名 | 待招满为止 |
三、应聘程序
应聘者参照下方学科需求查找与自己背景相适应的岗位,下载附件并填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期制人员推荐(自荐)表-特任副研究员》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期制人员推荐(自荐)表-博士后研究员》,并提交规定申报材料至相关招聘负责人。
附件1:
附件2: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转载请必须注明,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其他教职工招聘